产品中心PRDUCTS DISPLAY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胡生

咨询热线:020-28685678

400电话:400-718-9268,微信号:DE28685678

手机:13928713518

邮箱:yueyu1688@163.com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汀根村大板工业区二街16号

在线咨询

行业资讯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工业园区减碳的重要性及热泵的助力作用——

工业园区减碳的重要性及热泵的助力作用——兼论“双碳”目标下园区供热系统的绿色转型


一、问题的提出


2025 年 6 月,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周期收官,工业板块履约缺口 3.8 亿吨,其中 60% 来自工业园区“范围一”直接排放。面对“碳排放大头”与“经济增长引擎”的

双重身份,园区能否如期达峰、率先中和,已成为检验中国“双碳”成色的试金石。而在园区排放结构里,又以 80–200 ℃的中低温热力最难脱碳——照明、电

机、空调已高度电气化,唯独占总能耗 50%–70% 的热能仍主要依赖燃煤、燃气锅炉。换言之,谁解决了园区供热,谁就握住了园区减碳的“牛鼻子”。


二、园区减碳的战略重要性  

1. 排放占比高:2024 年,全国 2500 余家省级及以上园区贡献了约 35% 的工业产出和 31% 的能源相关碳排,单位 GDP 碳强度是全社会平均的 1.6 倍。  

2. 减量潜力大:清华大学研究显示,通过产业结构调优、能效提升、可再生能源替代、CCUS 四条路径,园区可在 2015–2035 年减排 28%,2035–2050 年再

减 51%,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“主战场”。  

3. 政策聚焦严:2025 年 4 月《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首次把“园区余热回收”纳入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督办清单;同期,

首批 50 家“国家级零碳园区”评选启动,减碳指标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  

4. 经济收益显:以上海金茂工业园为例,光伏+地源热泵系统年减碳 3000 t,节水 10 万 m³,同时降低用能成本 8%,入驻企业 ESG 评级平均上调半级,融资

成本下降 30–50 bp。

u=204297874,164378457&fm=253&fmt=auto&app=138&f=JPEG.webp.png

三、热泵为何成为园区供热脱碳的核心技术  

1. 技术契合:园区 45% 的工业用热温度区间 80–170 ℃,恰好落在高温蒸汽热泵(供水 120–200 ℃)高效区间;利用工业余热、地热或废水作为低温热源,

可把 1 kWh 电转化为 3–5 kWh 热力,能效是电锅炉的 3 倍以上。  

2. 减排直接:热泵以电驱动,若配套绿电或园区分布式光伏,可实现“零燃料、零直接排放”。以青岛石化精馏装置改造为例,热泵回收塔顶冷凝热替代蒸汽再

沸器,年省 4000 万元、减排 7.95 万 t CO₂,投资回收期 2.3 年。  

3. 多场景适配:  

   - 制造类园区:余热回收热泵用于工艺热水/蒸汽,降低“范围一”;  

   - 物流冷链园区:光伏+热泵一体化,满足冷链恒温与热水需求;  

   - 办公配套区:空气源/地源热泵替代燃气锅炉集中供暖,降低“范围二”。  

4. 政策加持:2025–2030 年,国家要求重点热泵产品能效再提升 20%,高温大容量机型列入《绿色技术推广目录》,享受 10% 投资额抵税及 1.5 倍绿色信贷

额度。

智慧变频冷暖两用.png

四、园区推广热泵仍存“三重门”  

1. 初投资高:高温蒸汽热泵单位千瓦造价 3000–4000 元,是传统燃气锅炉的 2–3 倍,中小企业望而却步。  

2. 工艺整合难:不同行业热负荷波动大、蒸汽品质差异大,热泵需与原有管网、换热器、控制系统深度耦合,设计稍有不慎便影响主工艺。  

3. 认知与示范不足:全国园区热泵装机渗透率不足 1%,用户普遍缺乏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经济性案例。

v2-3528a54ac68a46f367a21173c935b309_r.jpg

五、破局路径:从“试点”到“标配”  

1. 标杆复制:借鉴茅台、伊利、青岛石化等成功案例,建立“行业-园区-企业”三级联盟,编制 10 大重点行业热泵供热技术指南,缩短设计周期 30%。  

2. 商业模式创新:推广“热泵即服务(HaaS)”——由能源公司投资、园区企业按蒸汽用量付费,锁定 8–10 年协议价,用户零首付,设备资产计入能源公司

资产负债表,可削减企业资本开支 20% 以上。  

3. 绿色金融支撑:鼓励银行以“节碳量”作为质押标的,发行“热泵绿色收益债”;对投资回收期 ≤3 年的项目,给予 2% 贴息、优先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。  

4. 政策组合拳:建议将园区热泵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,按 300 元/kW 给予补贴;各地在“亩均论英雄”考核中,对采用热泵替代化石锅炉的园区给予

 5% 土地指标奖励。  

5. 技术迭代:加快 R290、R1234yf 等低 GWP 制冷剂高温压缩机、15 MW 级磁悬浮热泵研发,力争 2030 年系统 COP≥3.5、出水温度≥200 ℃,满足 90% 以

上园区用热需求。


六、结论


工业园区是中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最具条件、也最需攻坚的“棋眼”。在“范围一”排放中,80–200 ℃的中低温供热是最后也是最难的一块“硬骨头”。高温热泵以节

能 3–5 倍、减排近零的显著优势,成为园区绿色供热从“化石燃料时代”迈向“零碳电气化时代”的核心钥匙。破解初投资高、工艺整合难、示范不足“三重门”,

需要“标杆复制+商业模式+绿色金融+政策补贴+技术迭代”五轮驱动。只要让热泵在园区从 1% 的“盆景”变成 50% 以上的“森林”,中国园区就能在 2030 年前

后率先实现“范围一”近零排放,为全国乃至全球工业脱碳提供可复制的“中国方案”。


关注我们 投诉建议 返回顶部